小学班主任称全家死了就不用签字 不当言论引争议(2)
这种反常突兀的行为,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原则和初衷,不仅是对学生好奇心的打击,更是对其自尊心的伤害。试问,如果连正常提问,都会遭到如此不堪入耳的回答,那么学生们今后还敢不敢提问?无辜受到牵连的家长们又将作何感想?
对此事件,学校迅速做出了反应,将涉事老师从班主任岗位上调离,但仍强调其平时工作态度积极负责,只是一时失言。诚然,一个人的工作表现不能完全由某一时刻的行为来定义,或许这位老师确实并非存心恶言相向,只是想表现得严厉一些,一时冲动失了分寸。但无论如何,身为教师,在课堂上如此不注意言行,对待学生如此没有耐心,这样的表现是让人很难接受的。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他们对于老师往往有着天然的信任和依赖,所以,为人师表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耐心,如此“易燃易爆炸”,很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不幸的种子,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。
近年来,类似的教师出现不当言行,引发舆论争议的事件时有发生,有不少情况,都是老师突然情绪失控,在工作场合或家长群等公共空间发飙骂人。网友在讨论这些事件时,除了对涉事老师的不当言行进行批评之外,也提到了教师工作压力大、心理负担重等问题。
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于2023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,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,这一趋势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恶化。而且,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共生的,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积极,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发展。因此,如何及早识别并干预教师的心理问题,已成为守护校园师生心理健康的迫切需求。
对于此次事件,学校按照规章制度严肃处理,给学生和家长一个合理的交代是必要的。更重要的是,不能因为个别教师的失当行为而全盘否定教师这一职业,要看到一系列偶发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。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应更加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,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。
这包括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、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、促进家校和谐沟通、营造更加积极有爱的校园环境等。只有当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,他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,培养出更多健康、快乐、有创造力的学生。
<< 上一篇
下一篇 >>